行业主要上市公司:中国中车(601766)、中国通号(688009)、思维列控(603508)、京沪高铁(601816)等
本文核心数据:中铁二院和中铁四院专利申请数量、专利市场价值、专利合作申请、重点专利布局
全文统计口径说明:1)搜索关键词:高铁及与之相近似或相关关键词;2)搜索范围:标题、摘要和权利说明;3)筛选条件:简单同族申请去重、法律状态为实质审查、授权、PCT国际公布、PCT进入指定国(指定期),简单同族申请去重是按照受理局进行统计。4)统计截止日期:2021年11月3日。5)若有特殊统计口径会在图表下方备注。
1、全球高铁竞争格局:中铁二院和中铁四院为全球龙头企业之二
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,简称中铁二院,隶属于世界双500强企业—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。从中国中铁的高铁业务来看,技术研发水平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且承包多项代表性项目,高铁业务发展较好。
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(中铁四院)于1953年在湖北省武汉市成立,是世界500强企业——中国铁建的领军企业。从中国铁建的铁路工程承包项目及金额来看,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,代表工程包括中泰铁路、郑太高铁等。
2、中铁二院V.S.中铁四院高铁技术布局对比
(1)专利申请量及PCT申请量对比:中铁四院遥遥领先于中铁二院
在高铁专利申请量方面,中铁四院高铁专利申请总量接近中铁二院高铁专利申请量2倍,分别为5744项和3088项。此外,两家公司PCT申请量较少,中铁二院为7项,中铁四院为4项。
从趋势上看,自2014年起,,中铁四院在高铁领域专利申请量每年均比中铁二院多,2019年两者高铁专利申请量相差较多,分别为1355项和782项。
2020年,中铁四院高铁专利申请量为1355项,中铁二院高铁专利申请量为782项。2021年1-11月,中铁四院高铁专利申请量为262项,中铁二院高铁专利申请量为122项。
(2)专利市场价值对比:中铁四院专利市场价值更高
中铁四院高铁专利总价值高于中铁二院,中铁四院高铁专利总价值为6036.38万美元,接近中铁二院的2倍。在专利价值分布方面,两者大多数高铁专利价值主要集中在3万美元以下的区间内。
(3)专利合作申请对比:中铁四院合作申请较多
在专利合作申请方面,中铁四院与其它人合作申请高铁专利数量较多,目前中铁四院合作申请的高铁专利数量共有38项,中铁二院与其它人合作申请高铁专利数量仅为18项。
统计口径说明:根据[标]原始申请(专利权)人计算,不支持编辑和合并名称。
(4)专利申请地域对比:中国为两者主要布局区域
目前,中铁四院和中铁二院的高铁专利申请区域主要集中在中国,两者在中国申请的高铁专利数量分别为5734项和3090项。
统计口径说明:按每件申请显示一个公开文本的去重规则进行统计,并选择公开日最新的文本计算。
(4)专利类型对比:两者以实用新型为主
中铁四院和中铁二院高铁专利申请类型以实用新型为主。中铁四院实用新型专利数量为2931项,占其总专利申请数量的51%;中铁二院实用新型专利数量为1707项,占其总专利申请数量的55%。
(5)专利技术构成对比:两者布局的第一大细分领域一致,两者聚焦领域较为接近
目前,“桥梁零件[2006.01]”为中铁四院和中铁二院的第一大高铁技术细分分布领域,两者在这一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分别为440项和590项。两者其它重点细分高铁技术布局情况如下:
从高铁专利聚焦的领域看,两家公司专利聚集领域较为集中。主要集中于混凝土、无砟轨道、装备式等领域。
(6)重点专利布局对比:中铁四院重点布局的专利被引用次数较多
在重点专利布局上,中铁四院重点布局的专利为“一种用于铁路隧道全断面综合检测的轨道车及检测方法”,该项专利被引用次数29次,专利家族规模为1项。中铁二院重点布局的专利为“列车主动导向式悬挂单轨道岔系统”,该项专利被引用次数21次,专利家族规模为1项。整体来看,中铁四院重点布局的专利在专利被引用次数较中铁二院多,专利家族规模均为1项。
注:①当分析偏好选择为[所有搜索结果(不分组)]、[每件申请显示一个公开文本]和[每组PatSnap同族一个专利代表]时,此图表专利家族使用PatSnap同族,并选择公开日最新的文本计算。
②分析偏好选择[每组简单同族一个专利代表]、[每组INPADOC同族一个专利代表]时,此图表专利家族使用设置的去重方式,并选择公开日最新的文本计算。
(7)专利创新战略总结
整体来看,中铁二院高铁技术在学术驱动、市场推动、专业化、多样化、国际化及合作性具有相对竞争优势,中铁四院高铁技术则在数量增长上具有相对竞争优势。两者高铁技术在质量提升方面相当。
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《中国高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》,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、产业研究、产业链咨询、产业图谱、产业规划、园区规划、产业招商引资、IPO募投可研、招股说明书撰写等解决方案。
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【前瞻经济学人APP】,还可以与500+经济学家/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。